二維材料基水凝膠已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子產品的擠出型3D打印油墨。但是,水凝膠油墨的粘度不夠高,無法維持自支撐結構而不發生建筑變形。使用低粘度水凝膠油墨也很難調整印刷設備的微觀結構。通過模擬細胞膜上的磷脂雙層,將兩親型表面活性劑非乙二醇單十二烷基醚(C12E9)加入到MXene水凝膠中。C12E9的加入提供了MXene薄片的兩親性,并產生了MXene薄片的3D互聯網絡。3D互聯網絡提供高粘度,均勻的鱗片分布,增強油墨的可打印性。這種油墨有利于MXene薄片在擠壓過程中的對齊,以及對齊的微孔和亞微孔結構的形成,從而提高了打印的微超級電容器的電化學性能。本研究為微電子學的可調諧微結構的制備提供了一個范例。

圖1 MXene/C12E9油墨制備及3D打印微超級電容器概述。

圖2. (a) MXene/C12E9油墨振蕩應變函數的存儲(G’)和損耗(G″)模量。(b)油墨粘度隨時間的變化。(c)擬合Herschel - Bulkley流體模型的MXene/C12E9油墨剪切應力與剪切速率的關系。(d和e) 3D打印的多層獨立建筑的數字照片插圖。(f)具有自支撐微米級層的3D MXene支架的SEM圖像。 (h)噴嘴尖端墨水的剪切速率分布及其半徑值。3D模型中墨(i)在噴嘴尖端內部和(j)在噴嘴尖端出口部分剪切應力分布的模擬結果。

圖3 (a)由寬度為30 μm的MXene/C12E9油墨制成的擠壓MXene絲的SEM圖像。(b)帶有連接電線和電解液的打印MSC的數碼照片。(c)俯視圖斷層掃描圖像。(d、e)不同放大倍數的SEM圖像。(f)使用MXene/C12E9油墨打印MXene電極的切割截面表面的SEM圖像。

圖4. (a) SEM圖像,(b) 2D WAXS散射模式,和(c)在3D打印MXene/C12E9墨水產生的定向MXene薄片的區域內沿?方向±90°的(002)峰的標準化2D-WAXS方位強度分布。(d) SEM圖像,(e) 2D WAXS散射模式,和(f) 2D-WAXS方位強度分布沿?方向±90°隨機排列的MXene薄片由3D打印MXene水凝膠產生的區域。(g, h, i)擠出過程中MXene薄片在油墨內部的排列變化示意圖。

圖5。(a) 3D打印MXene MSCs在5和10 mV s−1的循環伏安曲線。(b)不同掃描速率下MSCs的面積電容。(c)間充質干細胞的面電容與面電流密度。(d) 20 mV s
−1掃描速率下5個周期后的MSCs電化學阻抗譜數據。(e)多層MXene MSCs表現出與厚度無關的電容。(f和g) MXene電極內離子轉移路徑的示意圖,(f)排列的薄片和(g)隨機排列的薄片。(h)質量載荷為10.1 mg cm
-2的打印MSC
-1的照片。(i) MSCs在5 mV s
−1掃描速率下在不同彎曲角度下的CV曲線。
相關科研成果由華南理工大學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Yu Lin Zhong和Xinwen Peng等人于2022年發表在ACS Nano (https://doi.org/10.1021/acsnano.2c05445)上。原文:Cytomembrane-Inspired MXene Ink with Amphiphilic Surfactant for 3D Printed Microsupercapacitors。
轉自《石墨烯研究》公眾號